香港人很習慣煲藥材湯,
總覺得不喝湯就會很乾,
又或是已經習慣每天喝湯,
但很多時我們的不適就是喝湯喝出來的,
尤其小朋友脾胃嬌嫩,
更容易因飲食不節而產生不適。
對於小朋友來說,
一般的蔬果湯已經足夠,
例如:蕃茄薯仔湯,紅青蘿蔔湯,蘋果雪梨湯等等。
因為每樣藥材也有自己的特性,
尤其寒熱偏性重的藥材更加要小心。
小朋友過食寒涼的湯水,
就如進食生冷的東西一樣,
脾胃會慢慢變得虛弱,
人也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例如洛神花性味寒,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
它的寒性就易傷脾胃,不適合小朋友飲用。
其他如板藍根,夏枯草,海底椰等等也比較寒涼,
平常無飲用的必要。
如果平常真的想煲湯,
可因應季節天氣煲一些偏性較低的湯水,
如夏天很熱時可煲瓜類的湯,
冬天可煲堅果類的湯,如栗子、合桃等。
小朋友常處於冷氣地方,
也常進食生冷食物與飲料,
其實體內真的沒太多熱要清,
平常只要多喝水,少吃煎炸食物便可,
並不須以湯水幫忙清熱,
多喝傷了脾胃反而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