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珍惜跟你在育兒路上一同成長的好朋友

 有一個能與你差不多時間生bb的好朋友一點也不簡單,

如果大家價值觀相似,更加要好好珍惜這個難能可貴的好戰友!

幸運地,我就有這樣的一個好戰友。
我的兒女跟她兒女的年紀非常相近,
加上同樣的專業背景,
在照顧上想法十分相近。



當小朋友發燒時用中藥,
她會支持跟幫你打氣。
當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出現,
也會一齊研究。

當放假不知有甚麼好做時,
她會主動尋找好玩地方一齊去。
我們住得並不近,
但無阻一齊去玩的決心。


當你遇到朋輩壓力時,
她會跟你一齊呻。
在現在要"贏在起跑線"的環境下,
佛系的我們絕對是異類,
不互相支持一下,恐怕會跌入"競爭"的深淵。

當你遇到育兒的疑難雜症,
她會幫你問人找答案。
有些第一次見的情況,
總會令人手足無措,
得好朋友幫忙一下,事情就會變得簡單很多。

當你有需要時,
她一定會飛身前來幫忙。
就如為了成全我看復仇者聯盟4,
她把家中變成托兒所,
一次照顧四個小朋友。



我的兒子早已當她的兒子是best friend,
我的小女兒也終於肯給她抱。

感激從讀書時已經遇上這個好朋友,
生小孩後更加明白要找到想法相近的家長真的很難。
育兒路上遇到的困難很多,
謝謝她一直與我渡過!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BB的第一個發展階段 - 猛長期

由於Ruthie出生後有點低血糖,
所以在醫院每隔數小時便要在腳板底抽一點血驗血糖。
加上周圍的BB輪住喊,
Ruthie在醫院基本上處於一放低就喊的狀態,
幸好回家安頓一切後,
Ruthie慢慢可以每隔2-3小時才飲奶,
作息也開始正常了。

但在Ruthie第三週大的時候,
又開始喊得頻密,
每隔一個多小時便喊,
每次也張開口要飲奶的樣子,
脾氣也變得煩燥,
給她飲奶後又乖乖睡覺。
由於我埋身餵人奶,
晚上每隔一個鐘便要起床餵奶,
加上日間要陪大寶玩不能休息,
有一晚真的忍不住對Ruthie大叫:妹妹你想點呀?!
(當然,對住BB大叫是完全無意義的!)
就在我盛怒的同時,
老公問了我一句:其實佢係咪猛長期?Ryder嗰時都係咁。
我突然冷靜落黎,差不多三年無聽過這個字眼。
第二天上網一查,第一個猛長期就是大約三週大的時期,
心裡即刻對Ruthie感到無限抱歉。

猛長期即是BB快速發展的階段,
由於身體需要急速發展,
對營養及熱量的需求增加,
所以BB會突然頻密地要飲奶,
在這個階段,媽媽可以配合BB的需要,密集地埋身餵奶,
也可同時提高媽媽的奶量分泌。
如果是餵奶粉的話,要注意不要一下子大量提高每餐的份量,
應小量多餐,以免BB食滯引致不適。
猛長期大約會在BB三週、六週、三個月、六個月、九個月大時出現,
維持數天至一週不等。
媽媽在這個階段必須有無比耐性,
當猛長期完結,BB便會又長大了一點,
可愛乖巧的BB就會回來了。


2018年8月24日 星期五

第一胎順產紀錄

不知不覺,Ruthie的預產期已經過左,
但佢仍然未捨得出世,
趁有時間,回憶下Ryder出世的情況,
其實第一胎順產都可以好快好順利!

Ryder比預產期早了二星期出世,
所以當開始痛時都有懷疑是否真的可以生了?
當天下午開始覺得腰骶痛,
開頭是1個鐘才有一次,
到了晚上6點多開始半個鐘痛一次,
仍然只是腰骶痛,肚子不痛,
而且是可以忍受的痛,
加上沒有穿水也沒有見紅,
一直也只在家觀察。
慢慢見腰痛得開始規律,維持幾個字一次,
就先去沖涼洗頭,等老公接我去醫院。

晚上8點多到了醫院,護士幫忙接駁儀器,
Check了一輪宮縮及BB心跳,
結論是仍未生得,
但由於check完已經10點多,
決定到產前病房住一晚。
一直都是十多分鐘腰骶痛一次,
都算可忍受的痛。

到了零晨,腰骶開始愈來愈痛,
姑娘給了一部止痛機貼住腰胝,痛的時候按一下,
感覺有少少麻痹作用,痛的感覺減輕了。
下腹仍然只是有谷住的感覺。

朝早仍然可以食少少早餐,
腰骶痛的感覺愈來愈強,
9點多的時候已經3分鐘痛一次,
醫生查房時已經腰骶痛到不能平臥,
但醫生檢查子宮頸後話仍然未生得,
完全晴天霹靂!
但奇怪的是我仍然不太覺得肚痛。
由於生過的朋友提醒生前最好先去大便,
在醫生檢查完又被告知未生得的情況下,
我決定先去大便。
在廁所很用力的去完大便,完全覺得虛脫。
由於覺得因為大便太用力而按緊急鐘實在太奇怪,
幾經辛苦才能自己起身洗手行出廁所。
一出門口,有個實習姑娘望住我,
很緊張的問我是否很不舒服,話我的面很青。
之後已經有姑娘推輪椅給我坐,
又不斷拍我叫我唔好暈呀!
姑娘把我抱上床,醫生一檢查就話已經開晒,
要緊急推去產房,即時過床推落去。
我的物品也沒時間執。
到了產房,由於我有選擇老公陪產,
所以即刻打給老公,
好好彩本身他正在搭車返工,
剛好到了醫院最近的地鐵站,
很快已經到了產房。
當時我已經聞住笑氣,
聞笑氣的感覺有點似飲酒,
但其實我覺得止不到痛。
老公到了,便開始用力,

第一下不自覺大叫出來,
助產仕就話不要浪費氣力叫,忍住!
之後再用力多二下,
已經話見到Ryder的頭了,
剪了會陰後,再用力一下,
早上11點多Ryder就出世了!

 
(Ryder:呢個世界真係好嘈!)

如果以真的很痛開始計算,
我只是痛了3個多小時,
而開子宮頸只用了一個大便的時間,
應該真的算很快吧!
希望這一胎也能順利,
不要痛太耐!

2018年6月26日 星期二

【中醫解話】生薑可減輕腸胃炎引起的嘔吐症狀


腸胃不適是大部分小朋友都容易有的症狀,雖然「預防勝於治療」,但當小朋友患上腸胃炎甚至嘔吐大作時,爸媽們可以如何幫助小朋友紓援不適呢? 有指生薑可以減輕腸胃炎所引起的嘔吐症狀,中醫師為你講解箇中原因。

生薑是「嘔家聖藥」

曾淑玲中醫師指出,在中醫角度,生薑辛、溫,歸肺、脾、胃經,有溫肺散寒,溫胃止嘔的作用。而針對嘔吐症狀,生薑也有「嘔家聖藥」之稱,這是因為中醫認為嘔吐是因胃失和降、胃中內容物隨氣上逆引起,而生薑的溫性可以溫暖脾胃,和辛味可以散去妨礙脾胃功能的寒邪,有利於恢復脾胃消化食物以及讓其下行到小腸的功能,所以能配合不同的藥物去治理各種嘔吐。

生薑療法

然而,曾醫師提醒由於生薑屬温性,單用生薑只適用於治療胃寒嘔吐,胃寒嘔吐一般可見遇冷即嘔,手腳冷,不口渴,吐出物較清稀無臭等; 而當病情持續,病童一般會出現脾胃虛弱的情況,此時生薑可溫暖脾胃中焦,益脾胃,若常配合大棗同用,便可達到調和體内氣血的作用。

撰文: 賴天兒
原文:OHPAMA

決定要二胎前,我考慮了甚麼?



一直在考慮要生一個還是兩個小朋友,
由於我是有姐妹一齊長大的,
所以一直覺得有伴一齊成長是很快樂的事,
小時候一齊玩,一齊吵鬧,
大了一齊分擔家庭的責任,
所以我個人覺得有伴是很美好的!
相反,我老公是獨生子,
他也很享受自己一個的童年,
我也有曾經問過,現在要一個人照顧年老的家人,
不會壓力很大嗎?
他卻認為因為只有一個,所以便不會推卸責任。
加上Ryder出世後,
真心覺得照顧一個小朋友要付出的時間,心力同錢也不少,
所以一直也沒有再多想要一個小朋友。
直到有一次Ryder去了一個朋友家,
很開心的玩完後,大哭著說我不要回家,
我又開始想,其實有一個伴對Ryder來說應該也不錯。

當時的考慮,主要從幾方面去想:
1. Ryder真的想要弟妹嗎?
由於我想生二胎的原因是想Ryder有個伴,
所以最重要的是,Ryder想有弟妹嗎?
當時只有二歲的Ryder當然不懂表達,
但我觀察到他很喜歡跟小朋友玩,
老師也說他跟其他小朋友相處得很好。
最重要是對於爸媽也沒有痴身,
所以基本上我覺得他不會排斥有一個弟妹。

2. 我們還有能力照顧多一個小朋友嗎?
重點是我們,即是最基本的我和老公,
還包括平常幫忙的照顧者。
一直以來都沒有請工人,
從Ryder出世後都是我跟家人照顧,
Ryder二歲後便開始上全日N班,
晚上都是我跟老公自己湊的。
要湊多一個小朋友,大家體力上能負擔嗎?
平心而論,老公絕對不是豬隊友,
晚上的時間真的做了很多,有時比我做得還好,
也因此我們認為多一個小朋友還是可以應付,
但還是會請一個工人幫幫忙。

3. 經濟上能應付嗎?
正如剛剛所說,多一個小朋友,
要照顧的時間,要做的事會多很多,
可能需要請一個工人幫忙。
住的地方也可能不夠,
再加上學費,伙食等,
計算下來每月要多駛一筆費用。
可能會令每年的家庭旅行由歐洲變亞洲,
大寶要選擇學卷幼稚園,學少一、二樣興趣班等等。
不過對於我來說,快樂的童年比起物質上的滿足更為重要,
所以計算過能解決生活的開支便可以了。

小插曲:有了二胎後,問Ryder要不要弟弟或妹妹,
他堅持要妹妹,不要弟弟。
當時還未知道二胎性別的我不禁擔心,
如果不是妹妹怎麼辦?
我媽說,小朋友有預感的,這胎一定是女。
結果真的是女,小朋友可能真的能感應到!

2017年11月9日 星期四

小朋友需要喝藥材湯嗎?

香港人很習慣煲藥材湯,
總覺得不喝湯就會很乾,
又或是已經習慣每天喝湯,
但很多時我們的不適就是喝湯喝出來的,
尤其小朋友脾胃嬌嫩,
更容易因飲食不節而產生不適。

對於小朋友來說,
一般的蔬果湯已經足夠,
例如:蕃茄薯仔湯,紅青蘿蔔湯,蘋果雪梨湯等等。
因為每樣藥材也有自己的特性,
尤其寒熱偏性重的藥材更加要小心。
小朋友過食寒涼的湯水,
就如進食生冷的東西一樣,
脾胃會慢慢變得虛弱,
人也容易感受外邪而生病。
例如洛神花性味寒,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涼血,
它的寒性就易傷脾胃,不適合小朋友飲用。
其他如板藍根,夏枯草,海底椰等等也比較寒涼,
平常無飲用的必要。

如果平常真的想煲湯,
可因應季節天氣煲一些偏性較低的湯水,
如夏天很熱時可煲瓜類的湯,
冬天可煲堅果類的湯,如栗子、合桃等。

小朋友常處於冷氣地方,
也常進食生冷食物與飲料,
其實體內真的沒太多熱要清,
平常只要多喝水,少吃煎炸食物便可,
並不須以湯水幫忙清熱,
多喝傷了脾胃反而得不償失。

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心路歷程】在職、半職、全職、又回到在職媽媽:享受每分每秒

隨著Ryder開始上全日N班,
我四個月的全職媽媽生涯暫時結束,
又再一次把重心放回工作崗位上。
IMG_7138-300x225
經歷了幾次全職工作轉半職工作轉全職媽媽,
再由全職媽媽轉回主力工作,
真心覺得每一個角色都是”你睇我好,我睇你好。”
全職媽媽的最好處當然是可以陪伴小朋友成長,
見證住小朋友很多的第一次,每天的小進步。
也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育兒方法去照顧小朋友,
與孩子的關係也會更親密。
確實在做全職媽媽的這段時間,
Ryder是更喜歡黏著我,情緒也比較穏定。
相對地勞氣的時間也較多,
每天也要和Ryder鬥智鬥力,
有時真的會被他嘈到耳鳴頭痛。
最辛苦是病了或狀態不好時也沒有請假這回事,
要硬撐住繼續照顧精力無限的小朋友。
如果還要做家務、煮小朋友飯,
其實全職媽媽絕對是分身不暇。
IMG_5960
至於在職媽媽,時間上也是十分趕!
放工回家的親子時間其實不多,
加上工作壓力,很多時回家也無力跟小朋友玩。
有些媽媽會因為工作錯過了小朋友的第一次而不開心,
所以在職媽媽心理壓力也很大。
但我自己很享受上班時的午飯時間,
偶然的獨處是一個很自由舒服的放鬆方法。
放工回家看到Ryder衝過來攬住我時,
小別勝新婚的感覺也很不錯~

做過全職媽媽和在職媽媽,
二者也有自己的辛酸和可享受的地方,
沒有對或錯,只有最適合家庭情況的選擇,
選擇了,努力做下去!大家加油!